工作动态
更多>>
·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开展“铭记初心... 23-07-03
· 兰州市社科院“甘肃革命文物保护... 23-04-26
· 兰州市社科院完成第四次驻村扶贫... 23-03-07
· 抓效能 促发展 办实事兰州市社... 23-04-23
· 市社科院、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 23-04-23
· 共驻共建促融合 齐创党建新格局... 23-04-20
· 《兰州学刊》多篇论文入选CNK... 23-03-27
· 珍贵套书见证原审读员与《兰州学... 23-03-13

把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

发布日期:2017-02-19 作者:字号:[ ]

把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

 

 

项目负责人:牛铮超

所在单位:兰州市社会科学院

 

2016年11

 

   

 

   

兰州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连通欧亚大陆通道集中地点,同时,也是连接西南和西北的交通枢纽。在此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是对经济带产业互联,物流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的物流大通道是兰州对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贡献。

一、兰州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着力实施我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结合丝绸之路甘肃段建设,出台了加快发展物流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物流业发展,全市物流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突出规划引领,物流业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立足全省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先后统筹制定了《兰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兰州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政策,明确物流业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任务措施,初步形成了符合实际的现代物流布局体系。兰州市把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为做大三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有力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兰州市围绕把兰州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物流节点城市、西北地区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和商贸中心城市三大目标,编制了《兰州商贸物流发展规划》,确立了四通道、三枢纽、多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形成了层次比较分明、布局比较合理的物流业发展格局。

(二)注重项目支撑,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紧抓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实际,通过引进重点项目,加大建设投入力度,以铁路、公路、民航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物流运输网络已具雏形,物流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截至2016年底,兰州中川机场被国家批复为国际货运机场,现有国内国际航线近100条;兰州西客站设计年发送旅客7000万人次;兰州北编组站为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货站;全省已规划建设的各类物流园区、物流基地达125个(基本建成投运32个)。境内兰新第二双线、西平铁路建成投运,在建的兰渝、宝兰客专、天平、敦格、银西、包兰等多个铁路项目陆续建成或开工实施,将实现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省境内融会贯通。兰州市围绕《兰州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积极推进货运站场建设,建成了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货运站场18户,年货物吞吐量2685.63万吨,为全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物流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通过改造国企、发展民企、引进外企及推进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大力培育发展物流企业,物流市场主体呈现出多种所有制、大、中、小、特多类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2015年底,兰州市通过支持、扶持和引进等方式,培育了甘肃三和通、兰州九州通、甘肃瑞鑫等重点物流企业。全市专业物流公司达290多家,从事道路货运企业近1.5万户,货运车辆5.16万辆,总吨位16.25万吨。物流行业的培育壮大,有力促进了全省物流业增加值的平稳增长。2015年,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6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

积极适应市场规律,围绕提高物流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兰州市依托数字兰州建设,引导物流行业加快信息平台建设,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和企业基本都采用了条形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射频技术(RFID);大力开展共同配送,城市共同配送率提高15%以上。

、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十二五期间全省上下的全力推动,和兰州市的努力,物流业已步入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兰州发展现代物流业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物流基础设施不尽完善

在区域物流活动中,公路运输承担了大部分货物周转量,而物流成本较低的铁路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状态。甘肃与内地的交通联系主要基于陇海铁路线,长期缺乏与内地的多元化铁路通道。近几年才得以修建从兰州至宝鸡的的宝兰高铁,兰州至成都的的兰渝高铁。目前甘肃许多地州之间的铁路均是单线进出,缺少迂回或平行分流通道,尚未构建起大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边境口岸之间网络化的铁路物流体系,运输干线数量过少、能力不足,加之布局不尽合理,使兰州市与交通铁路物流网络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与区域内城市之间分布和配置不均衡,缺乏高效的协同运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物流运行的总体成本。

(二)缺乏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兰州物流企业由于硬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一方面物流市场主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大部分的物流运作企业未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管理信息化,导致物流业务的获得、服务和管理处在原始发展阶段。由于管理层面未能够实现全方位信息化,从而物流运作设施和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这种局面削弱了政府部门对物流市场运行的研判和指导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得物流市场供求关系中缺乏权威、高效的信息沟通和管理机制。虽然在市场层面出现了一些基于特定行业部门和物流聚集区的网站等,但是发展规模较小,只能发布一些简单的供求信息,不能够实现全社会覆盖和公共管理。

(三)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服务水平较低

商贸物流企业多、小、密的问题突出,现代物流配送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商品吞吐能力有限,各种物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本地企业难聚人气,难以做大做强,无法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缺少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大型支柱商贸物流龙头企业的支撑,不能形成引领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龙头效应。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层面上,未能建立起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同时,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动作模式始终没有改变。目前各行业龙头企业的物流基本上都是自建物流配送中心甚至物流配送车队,尽管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把一些非核心的物流业务(比如运输)外包,但这个比例还非常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现阶段物流企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有限,无法达到或满足商贸企业的需求;二是作为流通领域的传统业态,商贸批发环节缺乏相应的货物集散、配送能力,以及必要的冷链物流设施等。

(四)尚未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

缺乏宏观层面的物流体系建设规划,难以协调地方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问题,导致物流要素的区域化特征相对明显。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避免地方之间物流设施投资和规划的重复建设问题,而且无法实现物流设施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协调管理。同时,地方和地方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在物流产业市场主体的管理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市场分割和地方性管理政策,时常出现地方上基于自身利益设卡收费或者对物流企业乱罚款等现象。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产、供、销、加工、装卸、搬运、包装、运输等各部门都各司其职,自成体系,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管理,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和浪费,无法做到统一配置。

(五)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

一些物流园区缺乏统一科学精密的规划,经营规模相似,辐射范围重叠,业务同质化明显,缺乏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一些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只限于圈地,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重复建设严重,造成物流资源浪费。现有物流基础设施仍显单一,相对落后,承载功能不全,现代存储技术建设不足,各类专业仓储、低温仓储、立体仓储比较缺乏,简易仓储储藏、混藏、分散储藏、甚至露天堆放的问题突出。运输工具陈旧,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大部分都是普通货车,运输车辆现代化程度和装卸搬运的机械化程度低,各个环节仍以手工作业为主。物流配送路径不合理,耗时长、效率低,配送成本高。大部分物流企业是区域性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网络化水平低,孤岛运行情况普遍,物流网络运行的效应不明显。

(六)现代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物流领域普遍缺乏熟悉现代物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商贸物流为例,物流企业大多从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从业人员缺乏对现代物流业专业知识的学习,企业管理手段落后。据甘肃物流学会调查,省内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40多万人,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8%左右,90%以上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物流知识培训,物流专业人员不足1%,物流行业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和专业理论,又具经营管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现代物流人才队伍。因而人才问题成为当兰州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区位优势分析

兰州市座中七联,承东启西,南拓北展,沿线、沿边,通道优势突出。

第一,兰州市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位置,东边与陕西相连,西边背靠青海,南接四川,北面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东北连宁夏,西北接新疆。甘肃呈哑铃状,周边与陕川宁青新内蒙和蒙古国六省一国相连,位于我国中部与西北的结合部,是中国内陆通往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必经之地。在西北地区具有承东启西并连接南北通道的区位优势。

第二,兰州市所在的甘肃境内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综合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发展潜力巨大。根据相关部门估计,在2015年,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货物将有近50%选择新亚欧大陆桥运输,而兰州更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这就为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巨大机遇。辐射面广。新亚欧大陆桥从中国东部连云港出发横跨亚欧大陆近30个国家和地区。从兰州市沿陇海线向东出发,经陕、豫、皖、晋、鲁、苏等六省区,然后从最东边沿海城市江苏连云港出海到日韩等国家;然后沿新亚欧大陆桥向西北,分别经过青海和新疆等省区,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到中西亚、俄罗斯和欧洲等大概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2016年底,甘肃省内首条高铁线路建成运营,兰州西客站投入使用,成为西北最大的客运车站。高铁不仅缩短了甘肃省内城市间距离,也是的甘青二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通达时间大大缩短,使得兰州与其它城市经济交流更加便利,人员交往更加密切,必将带动三省区旅游业和高铁沿线经济的发展。兰新高铁开通运营后,从兰州乘坐高铁到达青海西宁和新疆乌鲁木齐的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大约从之前的2个半小时和18小时30分钟分别缩短为1个半小时和9个小时。至此以后,甘青新三省区各族人民也将过上的高铁生活 2017年,兰州至内地和东部地区高铁也将会开通,那时东中西部将真正实现快速高效的衔接。

第四,目前全国有四大铁路物流集团,分别是东北铁路物流产业集团、东南铁路物流产业集团、南方铁路物流产业集团和西部铁路物流产业集团,其中西部铁路物流产业集团覆盖面积最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多条中欧铁路的开通,增加了兰州的物流货运中心能力和中转能力。使的兰州物流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

第五,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的成立将成为甘肃省以及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兰州新区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甘肃省的优势地理位置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同时要坚持高标准,严把关,禁止某些污染产业转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加快经济方式转型。二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积极实施绿化工程,加强各个城市的绿化系统建设。三是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一方面鼓励农村人到城市创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农村当地投资兴办企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四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首先是提高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加大我省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国的经贸交流,努力在国家向西的开放的战略中会的更多机遇,以加快甘肃省经济发展。

第六,随着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的批复和建设将又成为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砝码。在这以前,甘肃省内许多出口商品大部分要运到天津港进行报关手续,加大了物流运输成本。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的批复和建设等于将甘肃省内出口企业报关口岸内移,报关手续可以在兰州直接办理,对于我省本土企业来说,相当于可以直接在家门口报关,大大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2015年,中欧班列兰州号专列从兰州出发,直达阿拉木图,之后又成功发了到达南亚的公铁联运的兰州号南亚班列。与其它中欧中亚货运班列相比,兰州号还肩负着更大的重任,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建设出口生产基地提供物流平台,为其它中欧铁路的提供重要的中转运输作业,为其他班列连接南亚的唯一通道。兰州兰州号专列的开通将为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转型升级,使得以往西部地区出口的落后地区变为出口中亚、欧洲的前沿阵地,使得出口中西亚及欧洲产品的运输成本下降,从而产品竞争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此条中欧快速通道为铁路沿线的人流和资金流得到了快速积聚。

四、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的路径对策

(一)实施物流整合,建立多层次物流枢纽

物流业区域整合,是以建立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作为目标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国家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着重强调的一点,是物流业区域整合形成规范的服务的前前提条件。现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提高,交通网络已经可以覆盖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国家、西亚国家、欧洲东部大陆。物流业转型是全国物流也都在进行的工作,在转型的契机下许多新型物流企业逐渐崛起,多层次、多功能、运作快捷的综合物流体系逐渐形成。丝绸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园区的建立指日可待。兴建或改扩建标准仓库、货场中转场、专用的铁路运输线、监管系统、保税管理办法、信息共享交互中心等设施,增强园区承载力和覆盖面的服务深度。加快在产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建设,加大对产业园区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金融投资力度、物理运输的专属通道、物流行业培训机构等生产性服务性的配套协作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纳入市政配套建设规划;鼓励投资来源多元化,大力增强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的投资力度。通过对物流业加大市场化力度,打开国内物流业市场,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行业带给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更多的理念和资金。通过协作早日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建立,以其高效的产业服务速度和极大的业务范围,会吸引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进入园区,扩充园区的发展规模。鼓励物流也进行连锁式企业发展,使企业形成一系列自己的行业规范,加强其时效的发展。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先进化管理办法,全面扩大产业的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中对外开放先河,共同开创丝绸之路心和西北国际物流中心

(二)提高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打造丝绸之路物流平台

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历史性发展机遇,兰州应率先构建和发展基于云计算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和管理系统,以克服地理位置劣势,降低物流分散运行的成本,依托信息化高速公路,建立起高层次、宽领域的区域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更加密切国内和国际经济联系,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系统化、网络化和全球化是区域物流发展现代化的基本特点,云物流技术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处理方法,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云物流云计算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服务,利用云计算强大的通信能力、运算能力和匹配能力,集成众多物流用户的需求,形成物流需求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所有信息的交换、处理、传递,整合零散的物流资源,使物流效益最大化。物流信息云平台是一种服务物流发展,为物流市场主体间信息交换、政府与市场主体间信息共享、供给者与需求者间信息交流的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公共信息云平台的构建与使用,将有效提高大数据时代物流信息的管理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甘肃应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从高层次设计和改造省域的传统区域物流系统,提高多元基础设施系统的信息化装备能力,全面降低区域物流运行成本,全力提升外向型综合物流服务水平和新亚欧大陆桥物流通道能力,为打造开放高效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云物流平台创造条件。

(三)加快园区聚集性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

区域物流发展园区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园区化的物流能够较好地促进社会物流的专业化分工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加快物流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对提高区域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物流园区是货物贸易重要的中转集散地,是将城镇、交通干线连接成面的枢纽。为此,兰州应加强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大力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允许并引导民间资本进人物流行业,在一些重要的交通干线上建设一批大型的物流园区。应在兰州打造西北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中,着力于产业物流园区、通道物流园区和口岸节点物流园区的整体发展,依托兰州新区综保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宗产品生产和流通基地、交通枢纽基地,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嵌人式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体系,为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发展构建网络化的物流产业功能区。尤其要在企业群体相对集中、产业具有集群特征、物流市场需求出现多样化和分散化特征的区域,优先谋划和发展具有特色的多层次物流园区,以园区带动大物流,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为促进特色产业和地方经济发挥行业引领作用。鼓励各类开发区和园区中的各类生产、交易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外包物流业务。要充分利用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的便利条件,鼓励多式联运,增强物流市场的辐射能力。要在兰州优先谋划和发展一大批专业化物流园区,构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高效运转的区域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在各类物流园区中,采取适当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和人才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本地骨干物流企业,同时吸引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到本地发展。

(四)深入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

按照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要求和国际能源大通道建设的需求,打造兰州西北国际物流中心应积极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为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保证,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和能源、商贸通道建设目标,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甘肃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物流行业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多元化、多层次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促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制度建设和物流便利化等问题,为打造兰州西北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物流交流与合作主体层面,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物流行业组织或物流教育、研究单位,都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广泛的联系,推动新亚欧大陆桥和我国西部物流的国际化进程。甘肃省应出台专项鼓励政策,依托多元化的工作机制,为国内企业与中亚、西亚、欧盟的跨国物流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合资共建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和国际联运项目提供服务和指导。各级物流行业管理部门要以中亚、西亚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物流合作为重点,开展务实、高效的区域物流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业务创造更大的空间。发挥兰州大型物流企业与中亚、西亚合作的前期工作机制和业务渠道,努力打造内外贸结合的商贸物流网络,实现国际与国内商贸物流渠道的有效衔接。鼓励国内企业面向中亚、南亚和欧盟市场开拓战略,全面引人和普及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不断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参与国际化竞争。

(五)加快西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联运模式

道路联通和贸易畅通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的重要内容,是现阶段甘肃需要着力加强的两个方面。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现有的合作资源,继续推进内引外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向西开放战略,架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和国际段的连接桥,当好推动者,实现高效互动、顺利运转。因此,甘肃首先要与西部各省(区、市)实现规划衔接,互补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联动发展。西部各省(区、市)均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节点区域,但各省(区、市)参与经济带建设的优势、职能、定位又相互区别,尤其是在产业基础及优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避免经济带产业发展中的重复建设,突出产业差别化,西部各省(区、市)应合作互补,建立省级区域的联动协调机制,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此,要依托自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主攻方向等,编制发展战略,并加强与内地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的对接。为推动西部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道路联通和贸易畅通,建立四通八达的西部航空物流网络。除了道路交通以外,还应在网线、光缆、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人,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驱动区,将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

(六)积极申请建设兰州国际中欧中亚班列班组结算中心

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兰州新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各项政策。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商务政策,支持和引导甘肃外向经济发展;打造开放平台,架设开放桥梁,建设开放基地,发展通道经济,推动跨国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或企业联盟发展,不断拓展向西开放经贸合作广度深度,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是积极申请建设兰州国际中欧中亚班列班组结算中心。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节点城市的交通支撑作用,把兰州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陆路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发挥兰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枢纽和咽喉的重要地位,积极申请建设兰州国际中欧中亚班列班组结算中心。加强与中亚西亚国家的点对点联接和直达交通,加快建设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枢纽编组站,谋划建设新亚欧大陆桥国家列车编组站,适时开通兰州到达中亚、俄罗斯、欧洲货运定期班列,增强货物运输、换装和通关能力。积极拓展国际航线,依托兰州中川、敦煌机场国际航空港建设,加强与东航等航空公司的合作,开辟兰州、敦煌直飞中亚西亚国家的航班及货运航线。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甘肃段通达能力,加快能源战略通道建设。二是扩大经贸技术交流,全面深化互利合作。鼓励兰州企业在石油钻采和炼化设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农产品等方面扩大出口,加强在中亚西亚及沿线国家的生产销售合作。依托外向型企业发展,以特色农产品、有色冶金新材料、中医药、石化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封装等为重点,加快甘肃出口基地建设。组织优势企业赴中亚西亚国家举办产品和技术推介会,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各类专业展会,开辟中亚西亚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类出口企业在甘肃设立国际贸易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外向型产业。支持外贸企业发展自营销售平台,经营代理丝路沿线国家品牌消费品。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三是开展产业对接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发展。充分发挥兰州及甘肃多种产业优势和潜力,把扩大向西开放与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轻工建材、民族用品等产业的对接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临夏、甘南等民族地区优势,大力挖掘工艺品、清真食品、中藏药等领域出口潜力,拓展民族用品贸易渠道。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产业和贸易合作,加快建立能充分发挥甘肃区域产业特色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六)建设区域物流协调机制,构建物流信息交换平台


建立执行力强的物流协调组织和科学运营的物流配置机制,是区域物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提前建设兰州西北国际物流中心领导部门,时刻关注物流业协调、协作、集约化的发展进度。对协调兰州西北国际物流中心区域物流发展的产业政策、整合兰州西北国际物流中心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链、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础设施、消灭贸易保护主义等物流运输的贸易壁垒等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的交流和协商,谋求协作、共同发展。建设区域物流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和制定兰州西北国际物流中心物流发展的全局性政策和战略性规划;确立兰州西北国际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发展共商会议制度,与沿线各个成员国成立物流产业共同体,降低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运输成本。促进物流产业一体化区域建设的进程,物流产业共同体的建立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运输便捷化和多边、双边贸易繁荣化的有效增长。

物流系统信息网络化是现代物流产业的重点,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是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设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合作的信息平台利用物流信息网络化、电子化和信息化为物流产业现代化运营做出技术支撑,以大量的信息分析和实时信息服务给予物流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品运输成本和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业的发展规模。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中国面向中亚、西亚、欧洲大陆对外开放的国际物流信息交换港口。以公路、航空、铁路信息网络作为平台建设的中心,通过对网络运输情况实时的信息反馈,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实时的给予最优的路线和高效的运输节奏。使得货品供需双方实现物流环节上有效的跟踪和沟通。以西北区域为基础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多种运输方式的组织协作衔接效率。对物流资源整合重点产业、信息服务行业、物流枢纽城市的物流信息集合交互建设,利用现代的信息高速处理的技术来宏观的计算出物流环节多变的种种情况,通过对大量资源的计算,降低物流业产业发展的障碍。

(七)加速培养现代化物流打造兰州西北国际物流中心急需的人才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物流教育体系是保证物流业,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完善的物流管理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一要实行物流人才引进战略,吸引内地甚至国外高级物流人才在兰州工作;二要重点扶持区内34所高校办好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扶持56所高职院校办好物流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甘肃高校开设国际物流管理课程,聘用专业物流人才执教,为物流人才尤其是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三要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做好物流企业和高校的桥梁,推进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在高校和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物流实验室、物流实习基地,并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四要学习国外物流行业的成熟做法,采取资质证书认证的方法,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认证,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五要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以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联合培养通晓双方法律法规又具有业务技能的实用型物流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物流人才,奠定甘肃发展国际物流业的人才基础,为把兰州打造成西北国际物流中心壮大物流业服务。

 

 

                        课题组:牛铮超  范宏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