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兰州城市群经济结构着力发展新区新兴产业
兰州市社科院副研究员 牛铮超
近日,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为国家级新区,至此,兰州新区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笔者认为,从国家的层面,至少有以下三个考虑:
第一,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也包括西部地区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大多是“两高一低”型经济结构。兰州是国家“一五”、“二五”及三线建设时期国家重点投资的地区,集中了大量的重化工业,“两高一低”的经济结构极为突出,以兰州为中心的西部重工业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的好对全国具有示范效应。
第二,兰州重要的区位位置对国家的国土安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区域位置看,西北地区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布局国家经济新区的条件都相对最好,但在广大西北地区,西安太偏东,乌鲁木齐太偏西,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递减效应明显,辐射和带动的作用因此会削弱很多,而兰州的区位优势却较为明显。如果把“新西三角经济区”构想纳入国家总体规划,把西北经济区在我国整体经济布局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出来,整合区域资源,就能够带动西北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对调整国家整体区域经济,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经济政治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构建我国“新西三角”经济圈的需要。“西三角”经济区,是指重庆联合成都、西安和兰州,建立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
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西三角经济圈”将中国西部最具潜力和实力的城市整合了起来,有利于使这一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其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之后又一经济增长极。从而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步伐,早日在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西南和西北一旦贯通,就会形成西部统一的大市场、统一的网络,通江达海、连接四方的优势就会显现。
以兰州城市群为代表的甘青宁新近年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兰州新区应发展以太阳能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产业。从战略层面定位新区的产业应为现代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定位不宜过细过多。应该看到,自从钱学森提出“沙产业”以来,“沙产业”发展迅速,新兴产业门类及产品层出不穷,但真正具有发展“沙产业”地域、技术、产业基础优势都具备的唯有兰州。近年来,以兰州为核心的甘肃等地,发展“沙产业”为核心的“沙经济”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在全国是独有的,兰州新区特有的“沙经济”的定位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国家生态安全、遏制土地资源恶化的重要试验区。发展“沙经济”,还包括以新能源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因此,在新区大力发展以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兰州已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太阳能中心。我们可以大打这张牌,在新区建“太阳能产业发展中心”,吸引像“皇明太阳能”这样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建设兰州的“皇明太阳谷”,一个“皇明太阳谷”就是一个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