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更多>>
·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开展“铭记初心... 23-07-03
· 兰州市社科院“甘肃革命文物保护... 23-04-26
· 兰州市社科院完成第四次驻村扶贫... 23-03-07
· 抓效能 促发展 办实事兰州市社... 23-04-23
· 市社科院、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 23-04-23
· 共驻共建促融合 齐创党建新格局... 23-04-20
· 《兰州学刊》多篇论文入选CNK... 23-03-27
· 珍贵套书见证原审读员与《兰州学... 23-03-13

充分释放留学归国人才红利

发布日期:2018-09-10 作者:黄亚楠字号:[ ]

充分释放留学归国人才红利

    当前,中国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归潮”。围绕新时期留学归国人员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如何建设一支具有改革开放精神、怀有爱国报国之情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文明成果,成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大留学归国人员凭借良好的教育背景、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突出的创新能力,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明表示,首先,派遣相关人员出国留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一流高校、培养急需人才的重要途径。留学归国人员为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高校学术及教学生态环境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次,许多留学归国人员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领军人才,成为我国加快自主创新、缩短技术差距的重要生力军。再次,留学归国人员发挥着联系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作用,成为促进世界文明融合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民间大使。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凯看来,留学归国人员还是我国企业国际化和跨国公司本土化的推动者。留学归国人员凭借海外留学背景,促进海内外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帮助中国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早期,海归群体聚集在会计师、咨询师、律师等高端服务行业,成为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我国许多企业在海外开展并购,民营企业纷纷开始外向型发展,其中不乏留学归国人员身影。他们在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同时,海归人员任职跨国公司,推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速了跨国企业本土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广大留学归国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雷生表示,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智力驱动。创新的事业呼唤更多创新人才。

  姚凯认为,新时期留学归国人员对内要成为助力经济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力量;对外要成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外交软实力的生力军。留学归国人员要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人才聚集培养制度

  对于如何促进高层次留学人才以及海外华裔人才回归并实现人才环流,张雷生认为,一方面,要打破人才管理的传统理念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留学人员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把海外学习积累的先进科技知识、优秀管理经验与实际相结合,积极建言献策,从而推动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价、知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朝着有利于人才释放活力和发挥创造性的方向不断完善。

  王建明建议,一要凝聚思想共识,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使广大留学归国人员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二要以国际化视野,通过留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要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在国际视野、知识储备和人脉资源上的独特优势,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四是留学人员要积极弘扬老一辈留学归国人员的优良传统,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将实现个人价值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结合起来。

  姚凯认为,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有潜力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一方面需要在引进高端国际人才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重点引进和集聚能够引领新技术革命和掌握大数据时代全新商业模式的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国内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加强国学教育、素质教育、公益教育、爱心教育等,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集聚制度,大力支持留学人员归国或以离岸创新创业等方式为国服务;以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为重点,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重点项目开发引进、虚拟引进等方式,促进人才集聚;努力构建国际人才网络,注重通过各种载体和平台建设,就地利用海外人才,并加强与全球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合作;突出市场在外籍人才集聚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引进国际人才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外籍人才流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外籍人才引进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驱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