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更多>>
·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开展“铭记初心... 23-07-03
· 兰州市社科院“甘肃革命文物保护... 23-04-26
· 兰州市社科院完成第四次驻村扶贫... 23-03-07
· 抓效能 促发展 办实事兰州市社... 23-04-23
· 市社科院、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 23-04-23
· 共驻共建促融合 齐创党建新格局... 23-04-20
· 《兰州学刊》多篇论文入选CNK... 23-03-27
· 珍贵套书见证原审读员与《兰州学... 23-03-13

吴祖鲲:文化产业发展步入新时代

发布日期:2018-03-10 作者:字号:[ ]

吴祖鲲:文化产业发展步入新时代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亦步入新时代。在十九大报告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部分虽篇幅短小,却凝练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报告将文化产业置于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中,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新框架、新要求中,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在传承中超越、在自信中创新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担当产业发展的文化使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产业发展的文化根基。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递几千年的独特基因。其中包括各种历史人物、事件,各种远古的神话传说、史话传奇、民间故事,瑰丽多彩的诗词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古董文物。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在文化传承中获得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创意支持,并拥有深厚的受众基础和广大的消费空间;在筑牢产业发展根基的同时,可以于无形中更好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014年,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内容的《舌尖上的中国2》,直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2017年,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春节期间一经播出,便获得好评,相关文章在各种媒体中获得刷屏式转发,彰显着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根基的自我认知,这正是文化产业发展应集中发力的内容基点、受众基点,更是文化产业发展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独特的民族内涵。

  拓展超越传统思维,为产业发展注入时代活力。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日俱增,对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的转变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经济的一个门类,作为一种市场化的产业形态,涉及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拓展、超越传统思维,遵循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

  文化产业不仅具有一般实体经济的特点,即作为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业态而存在,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文化产业是文化内容产业,文化内容是文化产品的核心。文化产业提供文化产品,实际上是向公众传播某种思想观念,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强调社会效益。其次,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是产业发展的命脉。拥有资源但缺乏创意,拥有思想元素但缺乏产业思维,造成了中国某些文化元素需借助好莱坞著名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日本的《七龙珠》才得以名扬四海。只有运用商业思维和产业思维,从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去找寻那些“新的”内容,思考新的表达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时代活力。

  坚持文化自信和自觉,凝聚产业发展的“精气神”。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要承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文化产业责无旁贷。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意性、审美性、商业性和政治性之间的紧密交融与统一。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要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理想的文化产品应当具有一种力量,引导人们从一次次的文化产品体验和文化作品鉴赏中获得越来越深厚的文化素养。

  发挥“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就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积极主动地发掘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作品,推进文化产业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文化产品内容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大众的头脑和心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增添更多的精神内涵;使文化产业作为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与推动不同民族优秀文化交流的纽带,在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中,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让文化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不仅展现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和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更凝聚出新时代产业发展的“精气神”。

  锤炼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立足传统,更新理念。立足于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保持中华文化的基因;创新文化的表达,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文化消费习惯的升级、产业链各环节的完善、各种类型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合理的市场生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着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需求导向,创新意识。创意蕴含着原创力,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文化产品集情感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于一体。进入新时代,市场经济的供给方式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艺术、旅游、科技、金融、互联网等元素融合。在“文化+”的过程中,文化产品拥有了更多的文化和艺术特征,其中的文化精品不仅可以带来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产业发展要求我们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及时捕捉人们文化消费的心理、习惯等,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形式、手段、方式、服务、商业模式、产业链,等等,推动文化产品从单一向多元、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力。

  跨界融合,业态创新。在新时代,新技术、新事物、新媒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文化产业发展亟待创新业态,突破媒介、行业和地区壁垒,促进多媒体融合、多业态整合,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化消费需求对接,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全方位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已经萌生的“文化+互联网”、“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文化+金融”、“文化+资本”、“文化+科技”等正在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推动新兴业态迅猛发展。依靠业态之间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文化产品的体验方式不断更新,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不断丰富,发展领域得以扩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雏形初现。

  拓展市场,视野崭新。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有国内和国外之分。拓展国内市场,意味着以崭新视野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创新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创造文化产业投资资本的多重来源,从而实现产业联动和市场扩大的双重效果;拓展国外市场,意味着不断推进国外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扩展中华文化的国际空间,不断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带动文化贸易的深度开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增进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国际化视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空间,进而反哺并引领国内市场、拓展影响国际市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九大专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2017ZX5)、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7年十九大专项课题“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文化产业实现路径研究”(xsjd2017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